首页 > 文明创建> 正文

【红色家风故事】我的根在这里

2022-01-15 来源:

我的根在这里

——许海花

  我的家乡在河北怀来。岁月的流逝未将母亲低头弯腰盘腿坐在煤油灯下用她自己搓的麻绳纳着好多层棉布粘在一起剪裁后的鞋底,俗称“千层底”的样子变得模糊。用作鞋底的布是穿坏的旧衣服剪裁下来的,只要结实一点儿的都会被母亲一块儿一块儿一层一层的粘贴在一起,以备做纯手工布鞋用。我们穿小了的衣服母亲总是送给有需要的邻居或是家里孩子多的亲戚。那时候我也就是几岁,记忆不是十分的清晰。

  记忆中我没有挨过饿。一日三餐我都能吃饱。早晨一般吃的是搅拿糕。玉米面放到开水锅里,用三根筷子转圈搅动,俗称一百圈。待到玉米面变得金黄,盖住锅盖捂一小会儿,热气腾腾的搅拿糕就出锅了。泡点儿土豆丝做的汤,或者是其他酸菜汤之类的,连吃带喝,简直就是人间美味。中午做贴饼子,发点儿玉米面,放点儿碱面或是面起子,在铁锅的壁上贴上一圈圆圆的玉米面饼。做熟之后,一面暄软可口,另一面清香酥脆有嚼劲,要是再添加点儿白面做出来就更好吃了。有时候晚上就是豆角熬土豆。土豆是不削皮的,母亲把嫩豆角择了茎洗干净直接放到炸了花椒香葱大蒜的油锅里,老一点儿的豆角,则是剥开豆荚只要里面的豆子放到菜锅里一起炖着吃。这些家务活是母亲做的,父亲要参加生产队的劳动,按时出工。

  转眼到了二十一世纪,母亲的勤俭我看在眼里。新衣服压在箱子底舍不得穿。剩菜剩饭舍不得倒掉。多少次去母亲家做客,她都让我们吃新做的饭菜,自己却端出上顿的剩饭或是剩菜用鼻子闻闻,自言自语地说没酸味,没坏。七十多岁的她硬是要自己吃剩饭或是剩菜,拦也拦不住。母亲总爱说不管吃的好不好,只要能吃饱。所以会稍微多做一点儿吃的。小妹常常偷偷摸摸的把即将坏掉的剩饭菜倒进垃圾桶,悄悄地下楼扔到垃圾箱,生怕老母亲吃坏了肚子,也不想让老母亲看见责备她说她糟蹋粮食。母亲只有出门做客时才会换上孩子们给她买的那么多新衣服中的一两件。

  我也继承了母亲的“小气”。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经济的迅猛发展,生活不愁吃穿。衣服穿旧了,不喜欢了我也舍不得扔。我家孩子穿小了的衣服要么捐出去,要么拆开裁剪缝成坐垫,抱枕。有的剪成布条,在农村可以用布条绑葡萄条、捆西红柿、黄瓜秧,做墩布。偶尔剩点儿饭菜我也舍不得倒掉,养了一只小狗,喂给它吃。

  母亲爱清洁。不仅屋里收拾的干净利落,门口也打扫得清清爽爽。那时候大人要在生产队干活,就像上班一样,相比较包产到户散工的时间会集中一些。夏季的晚饭后,邻里们都喜欢拿着垫子或是小板凳坐在干净的家门口乘凉拉家常,孩子们围着大人跑来跑去撒着欢,有的在捉迷藏。只有到了晚上稍稍有了凉意了人们才肯离去各自回家。

  我十二岁那年的冬天,下了一场很厚的大雪。早晨起来看到母亲早已在院子里清扫积雪。她扫到了大门外马路上。我问她扫大街上干嘛,她说扫扫人们好走路。当母亲放下扫帚回屋去做早饭的时候,“扫扫人们好走路”这句话回响在我耳边。我拿起扫帚从她扫到的地方接着往前扫。虽然手指被冻得生疼,脸颊也冰冰的,但是母亲说扫扫人们好走路,所以我坚持着。不知不觉扫到了村委大院附近村子的中心地段。直腰抬头看见前面已经有一条清扫过积雪干净的羊肠小路,那一定是相对方向的勤劳善良有爱心的同村老乡比我更早扫到了这里!季节是三九寒冬,心里却是温暖如春。我想:扫到学校门口,同学们上学就可以不用踩积雪,布棉鞋也不会被走路时带着冰冷的积雪进屋融化后浸湿了。我继续往前扫……

  多少年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古训不敢忘,不能忘。多少年了,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谚语记心上。能帮助别人的时候,不吝啬。在公交车上给别人让个坐,帮助年纪大的人提拿个东西。这都是平平常常的小事。

  劳动带给我的是踏实,是满足,是心情愉悦。为他人服务,就像一盏亮着的电灯温暖着自己照亮着别人。

  在我热爱的中国的这片土地上生活了几十年,乡里乡亲的热情,陌生人之间的关爱,中国人民的勤劳、淳朴、节俭、为他人着想的善良,都是我成长的营养,我的根在这里,华夏有我嗅不尽的清香……

责任编辑:huailai
更多>>文明要闻
更多>>文明创建
图片新闻
更多>>公民道德
更多>>未成年人
更多>>志愿服务
中共怀来县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电子邮件:hlwmb6860877@163.com
张家口新闻网提供技术支持 0313-2011753
冀ICP备18027425号-3